•  
  •  
  •  

热点新闻

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市首届建筑业交流活动在汉成功举办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5-07-21 15:12:40

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共建统一建筑大市场

    7月14-15日,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市首届建筑业交流活动在汉完美落幕。来自四城市建筑业协会及会员单位代表共7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按照武汉建筑业协会安排,两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中建三局承办的以“加速两化融合、助推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武汉建筑业协会2015年第2期会员大讲堂、参观考察了业内闻名的“建造摩天大楼的空中工厂”--武汉绿地606项目最新一代顶升模架体系、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钢结构制造厂--中建钢构华中大区和素有“中国建桥史活化石”之称的中铁大桥局桥文化博物馆,并于15日上午召开了四城市首届建筑业交流座谈会。代表们边聆听,边参观,边交流,边体会,气氛十分融洽,成效非常明显。

 

    7月14日上午,由会长单位中建三局承办的以“加速两化融合、助推转型升级”为主题的武汉建筑业协会2015年第2期会员大讲堂在三局总部八楼会议室举行,36名来自长沙、合肥、南昌三个城市的建筑业协会及其会员代表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整个培训过程。 

    新常态,新环境,举办此次会员大讲堂,是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建筑业形势日益严峻,市场竞争态势更趋激烈,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要求更加迫切而特意安排的。推进“两化融合”(信息化与标准化),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新资质就位的重要内容和应对“营改增”挑战的有效举措,对于建筑企业应对市场变化,保持战略定力,打造竞争优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此次培训,各单位充分意识到,企业发展,不能仅从技术提升、市场拓展等“术”的层面着手,更需要从“道”的层面,转变管理思想,提升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科学发展。

    近年来,尽管面临“三期叠加”的国内形势,建筑行业竞争加剧,但是中建三局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签约额连攀新高,产值连续多年保持湖北省前三强,建造、投资两轮驱动战略日见成效,每年招聘2000-3000名新员工,均衡发展态势良好,中国建筑排头兵的地位仍然傲然挺立。那么,中建三局为什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为什么每年敢于招聘如此多的新员工?为什么同样的项目其他公司不敢承接而中建三局不但敢于承接,而且还能在高成本的投入下实现盈利?实现如此辉煌的秘诀是什么?答案也许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必须认可和赞赏的,那就是一直以来,中建三局不光重视市场拓展和技术提升,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思想、发展理念上,不断更新,不断超越,不断前进。尤其是近年来集全局之力推进“两化”融合,为中建三局保持战略定力,增强竞争优势,实现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何认识“两化”融合?建筑企业如何实现“两化”融合?建筑企业如何通过“两化”融合有效实现转型升级?针对以上课题,武汉建筑业协会与中建三局集团有关负责人联系沟通,决定以“加速两化融合、助推转型升级”为主题举办一次会员大讲堂,从管理理念、技术标准、实践经验等角度全方位展示中建三局两化融合的成果,使会员单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为会员单位奉献一场“饕餮盛宴”,这在武汉建筑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 

    同时,对协会而言,在行业培训上也将迈出新的脚步,进入新的阶段,即不光让各单位学习技术、观摩项目,更要以各单位迫切需求和困难解决为重点,通过潜移默化,直观感受和不断教导,使会员企业了解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发展理念,从而在面对转型升级时不再举棋不定、盲人摸象,而是具有清晰的目标、稳健的步伐和自信的风格,彰显武汉建筑企业独特的“精、气、神”。

    参加培训的三城市代表对中建三局两化融合的成果啧啧称赞:“早就听说三局是中国建筑的排头兵,不仅具有强大的国内影响力,而且在国际上,也具有深远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度。此次学习,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与三局相比,差距不止一点一滴,我们既开阔了思路,增长了见识,还找到了企业自身发展方向,受益匪浅。”后来在多个场合,参加培训的人员都提到这一点。

 

 

    14日下午,嘉宾们一行乘车前往中建三局二公司承建的武汉绿地606项目。该项目目前是世界在建第三高楼、华中第一高楼。作为超过600米的摩天大楼,如何实现更快、更好、更安全、更环保的施工?是摆在该项目部所有人面前的一大重要课题。为回答这一问题,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公司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试验,成功研制出“超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在全球首次将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大型塔机(该项目1台ZSL380、北京“中国尊”2台M900D)直接集成于平台上,实现了塔机、模架一体化安装与爬升,并将核心筒立体施工同步作业面从3层半增至4层半。这一集成平台还被形象地称之为建造摩天大楼的“空中工厂”,成为全球首创。目前,该成果已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代表们在现场看到,该项目核心筒进入快速施工阶段,高度已达到60米,核心筒和外侧的12根钢结构巨柱同步“长高”,预计10月份突破百米。代表们搭乘施工电梯到达顶层施工平台,三台大型动臂塔吊正在紧张忙碌,30米高的顶升模架平台犹如一个大“钢罩”,布置在核心筒上部,工人们就在这个“钢罩”内的挂架层施工。

    据承办方中建三局二公司项目总工王震介绍,绿地中心即将进入大面积钢结构施工,随着施工面越来越高,受风力、炎热天气限制,人工施工的效率和安全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预备在7月底8月初率先在国内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引进最新一代焊接机器人取代人工完成核心筒钢骨及外框等钢结构焊接作业。

    据悉,这一新型机器人比人工效率高出两三倍,可在竖向或水平轨道上焊接,自动识别焊缝,并自动改变方向,焊接质量也较人工更有保障。目前,机器人正在武汉的工厂内进行研发调试。

    “这么高的建筑,今后的沉降和变形等数据如何监测?”代表们现场提问。技术员李家洪介绍,为及时掌握大楼“健康状况”,从基坑阶段和主楼地下结构施工时,就已预埋1000个左右的应力应变监测器,如在底板和桩头之间的监测器可监测和记录建筑的沉降数据,主体结构上的检测器可在风力荷载情况下掌握建筑摆动以及变形情况等。据悉,全楼各种监测点位多达1600个,包含应力、变形、温度、沉降、水位等多个监测项目。 

    参观结束后还在回酒店的车上,代表们就表示,“空中工厂太震撼了,从没想到,中建三局二公司的人们,竟然能将建造摩天大楼的工厂搬至空中,同时还实现了安全、质量、绿色施工‘三保障’,简直不可思议!”

 

 

 

 

    有了第一天的兴奋和震撼,代表们对第二天的活动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作为四城市建筑业代表,武汉建筑业协会会员代表也饶有兴致的参加了第二天上午的活动。 

    15日上午,尽管天降阵雨,还刮着大风,但是代表们依然兴致勃勃的乘车来到位于武汉市蔡甸区的中建钢构华中大区。该区目前是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钢结构企业,是集钢结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检测于一体的区域性集团公司,是中建钢构在华中地区的唯一分支机构。 

    代表们在讲解员引导下,饶有兴趣的参观了中建钢构华中大区荣誉室。冒雨考察了中建钢构华中大区武汉厂。该厂一期于2013年11月正式投产,总占地面积885亩,年设计产能36万吨。厂内现拥有先进生产设备600余套。具备超高层、空港车站、会展中心、体育场馆、文化设施、电力设施、桥梁、塔桅等钢结构产品加工能力,是中部地区钢结构制造业的龙头。

    代表们在厂区内,无不被宏大的工厂车间、精湛的技术工艺、国际领先的科技水平所折服。纷纷表示,“前所未见!”。

    参观完厂区后,四城市建筑业的代表们共计70余人在中建钢构华中大区四楼2号会议室召开了“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市首届建筑业交流座谈会”,会议由武汉建筑业协会会长易文权主持。武汉市建管办副主任汤炜和湖南省建筑业协会会长刘运武、江西省建筑业协会会长张继胜等协会代表及四城市建筑企业代表莅会。

 

 

    座谈会上,由四城市建筑业协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共同签署了《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市建筑业合作协议书》,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同业协会中率先达成共识。协议主要内容是:由四城市建筑业协会每年轮流主办建筑业交流活动;建立开放合作共享平台,在建筑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企业综合评价和企业评优以及四城市所评质量奖及个人奖项方面均对等互认;建立企业服务开放平台,四城市建筑业协会各自在本地组织的观摩、培训、会员讲堂、联谊及其他服务会员事项,另外三个城市在当地的企业均享受本协会会员待遇。同时,四城市建筑业协会建立定期通报不诚信业主名录及相关资料,对不良业主实现共同惩戒。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开展四城市建筑业交流活动很有必要,很有意义,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筑业合作与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首次交流活动,展示了武汉建筑业发展的前沿成果,安排紧凑务实,使参访人员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收获颇丰。

    与会人员还从如何加强和深化四城市建筑行业交流与合作;如何加快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转型升级;如何加强协会建设,在提供服务、规范行为、反映诉求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交流。

    一是开展四城市建筑业交流活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建筑业之间增进友谊、交流情况、相互学习、深化合作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应以此为抓手,以行业发展为根本指针,以行业服务为着力点,长期开展下去。

    二是建议四城市建筑业在简化注册备案程序、共建行业诚信体系、业绩奖项互信互认、地方政府联系对接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互帮互助,共享共建,共同发展。

    三是建议四城市在质量奖评选、信用企业评定、企业综合评价等方面共建一个互认互用的奖项,避免市场投标、奖项评选等资料的重复报送和程序繁琐,消除壁垒,为四城市建筑企业打造宽松的市场竞争和准入环境。

    四是建议四城市建筑业协会在杜绝低价恶性竞标、坚持“合理价格”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实质性举措,共建良性市场竞争平台。

    五是建议四城市建筑业协会建立会商机制或联席会议制度,将此次交流会的建议转化成可执行的、可巩固的,且长期有效的的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六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诸多制约和困难,建议通过四城市交流平台,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开拓、项目管理等方面提供扶持。

    来自长沙市建委的谢宇辉表示,要将此次交流会上反映的问题带回去,共同研究,共促四城市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和行业良性发展。 

    武汉市建管办副主任汤炜说,参加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首次座谈会,机会难得,听到了四城市建筑业服务对象真实的声音,对建设主管部门改进工作、提供服务十分有益。由武汉建筑业协会发起的四城市首届建筑业交流活动,得到长沙、合肥、南昌三城市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建立了一种直接、相互联系、共同合作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希望这项合作越走越远,越来越好。他介绍了四城市城建委落实《合肥纲要》的举措,即在今年7月底,四城市城建部门将在武汉市召开首次会商会,研究在建立建筑业一体化合作和招投标管理一体化机制、构建专家资源共享平台、推进建筑节能(建筑产业化)、构建村镇建设网络信息平台等方面开展合作,共促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建筑业发展与繁荣。他感谢武汉建筑业协会作为东道主在首次交流活动中付出的努力与贡献。

    武汉建筑业协会会长易文权发表了总结讲话。他表示,一是武汉建筑业协会作为此次交流活动的主办方,使命崇高,深感荣幸。二是充分认识到,对加强四城市的合作,不仅企业在思考,政府也在思考,协会就要在二者的思考中找到契合点,发挥好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四城市建委提出的几点举措,协会也要积极参与,为推进行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三是武汉建筑业协会秘书处要加强研究落实此次活动成果的具体措施,在联席会议制度的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协会间的常态化联系等方面,做出让业界认可、政府信任、会员赞赏的成绩。

 

 

    行程紧凑,暴雨倾盆。15日下午,代表们对接下来的参观依然充满了期待。

    15:00,代表们乘车来到中铁大桥局,在二楼会议室武汉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淼磊对中铁大桥局的发展成就、行业地位、代表性工程等进行简要介绍,随即参访了中铁大桥局桥文化博物馆。桥文化博物馆素有“中国建桥史活化石”之美称,全面展现了中铁大桥局兴建的影响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桥梁以及背后的故事。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都对中铁大桥局的辉煌业绩和高精尖的建桥技术给予了最高评价,毛泽东主席还称赞该局为“中国建桥国家队”。 

    “是那蓝天的歌声,回荡在我们的耳际..”在博物馆一楼,讲解员介绍了大桥局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并现场唱起了大桥局局歌。 

    在博物馆二楼,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大桥局的发展历程、工程业绩、企业文化建设等情况。代表们饶有兴致地聆听了讲解员的细致解说。在一个个桥梁业绩面前,在一座座丰碑面前,在一个个发明专利面前,在一个个历史真迹面前,代表们纷纷给予了高度热情,有的拿起手机记录下精彩时刻,有的站在桥梁模型和背景墙前面生怕错过一个专业精彩的讲解。

 

 

 

    两天的行程,安排紧凑,内容丰富,代表们表示收获颇丰。为加强活动结束后的联系,武汉建筑业协会还利用微信平台建立了“合肥群”、“长沙群”、“南昌群”,通过微信群向各位代表发送此次活动的有关信息,并依此为载体,使此次活动的成果成为服务于四城市建筑业的常态性平台。据悉,开展“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城市首届建筑业交流活动”,是落实《合肥纲要》精神,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建筑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四城市建筑业协会负责人一致表示,要把这一机制和平台坚持下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常态化联系,共同服务于四城市建筑业,为四城市建筑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