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调查研究

从“第二个结合”中领悟守正创新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23-09-11 10:27:02




从“第二个结合”中领悟守正创新

 

陈予实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203

陈孝凯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第二个结合”。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了“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和重大意义,鲜明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思想解放。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推进“第二个结合”,切实做到守正创新。

一、“第二个结合”必须重视守正

1.守住独特的文化基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历经五千多年绵延发展的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使得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优势和深厚的历史传承,充分表明历史中国和现实中国不可割裂,也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土壤中培育生长起来的,是在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展起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文化基因。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第二个结合”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因而,我们必须守住这一独特的文化基因。

2.守住独特的价值追求。在历史积淀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追求,来源于人民的历史创造,而又深深地植根于人民心中,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古代典籍中关于敬民、立德、修身、笃行、劝学、任贤、廉政的理念和思想,无不体现中国人对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不论是“世界大同”还是“天下为公”,不论是“解决温饱问题”还是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永续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党把中国人几千年的“小康”梦想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鲜明特色也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赓续古老中国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历史中滋养和生长出来的现代化,价值追求一脉相承。

3.守住独特的精神标识。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通过文化的主体性、民族性在接续传承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中华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强化“第二个结合”,有利于传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神特质,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更好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更加增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能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二、“第二个结合”必须重视创新

1.拓展创新的维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维度从中国具体实际拓展到历史文化之中,有利于我们从各方面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从历史的维度打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广阔空间。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曾经用“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等具有中国风格的术语,诠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等思想,既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化,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推进理论创新,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等富有中国气韵的术语,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既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第二个结合”不仅使得马克思主义真正融入中国文化之中,更富有“中国化时代化”,而且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鲜活,更好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动。

2.拓展创新的深度。“第二个结合”的提出,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且在形式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新的富有中国特色的表达,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使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中国的文化的一部分,让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也有利于我们重新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掌握思想和文化的主动,这极大地拓展了理论创新的深度。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和社会地位,并将其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勇气,不仅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谱写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华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还根据时代变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3.拓展创新的高度。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历史养分,拓展了广阔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中国模式,使得创新更有高度。“第二个结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深刻总结和精准阐释,是又一次思想解放。通过再次思想解放,让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让我们的历史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让我们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达到了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