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调查研究

各地改善工地临建的探索

来源:admin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10-10 15:04:37

    从07年开始,中国不少地区开始了高速发展,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工程项目在建的同时,也开始尝试改变工地临建的面貌。让更多的建筑从业人员融入到自己建设的城市中,而不是被围在那工地的围挡之内。

    天津,是对建筑工人进行集中公寓化管理的先行者。早在2007年天津泰达集团就专门为建筑工人建起了工人村,让工人的告别工棚,住进“新家”。


    在当时这个工人村总建筑面积为6万平方米,预计可容纳5000名工人入住。入住此地的建筑工人个人不支付住宿费用,相关费用由用工单位统一支付。人均居住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公寓楼不仅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排水系统、集中供暖,还将按比例配备电视房、沐浴室、食堂、阅览室、宣传栏等一系列生活设施。建筑企业的担当,为建筑工人造一个固定的家,是有借鉴意义的。

    天津市政府大胆创新,2010年天津于家堡金融区的“建设者之家”项目建设完成,北临永太路,南临海河,总用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000平方米,可容纳8400名工人

    作为政府出资建设的项目,它为当时于家堡金融区大规模建设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放心省心的大社区,中建三局、一局、上海建工等施工企业都曾经入住过这里。同时社区按照服务均等化、待遇同城化、管理规范化原则,探索形成集宿式、公寓式管理模式。


    近年来,天津中新生态城发展迅速。而在建设之初,就率先在起步区建设了1.85万平方米的建设公寓,并采用太阳能热水、自然通风系统等,为建设者提供良好的环境。

天津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外来人口和新区的建设者们,而天津城也为建设者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家,留住了人心,从而推动了发展。


    与天津的做法不同,西安市在2013年11月由市政府组织召开相关会议,加强施工工地的管理工作,以还路于民为出发点研究了《关于加强城市道路占道施工围挡管理的若干措施》的规定。直接一刀切,项目自己想办法解决人员安置问题,其中要求施工单位应规范设置围挡,围挡内严禁设置办公场所、宿舍、食堂、停车场等设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小围挡范围。

    工程建设是各个城市在发展中所存在的,所以当地政府有责任对大规模的工程建设进行初期规划以及普通建设项目予以监督规范,而天津市政府的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在开发区建设之初成立天津泰达公司专门负责区内管理及建设,从设计开始就有相应规划管理。天津泰达对开发区的工程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当地环保以及产业人员生活管理各个环境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体系,一改政府只管招商引资求政绩的不良现象。第二是建立起吸引外来建设者留住建设者的观念及配套政策,让他们在建设城市的也同时融入城市中,最后留在自己建设的城市中。2015年天津外来常住人口达到500.3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32%,较2010年末外来人口增加199.91万人,按年均增加近50万人。外来人口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为建设者提供良好的环境,服务均等化、待遇同城化消除了农民工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第三是较早的推行了标准化临建设施,这些标准化、现代化的临建设施美观、耐用、安全,更是工程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使建筑工人的生活环境大加改善。很多建设工程地处偏远位置,离城市中心距离较远,搭建临时建筑无法避免,用标准化箱式房替代传统板房,在周转、搭建、损耗、环保等方面有不少的改进,更加适应现代建筑工程的需要。

    城市发展越快,市政、住房、医疗、教育等设置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建设的进度,而城市到处可见的建设工地与周边的市民产生不和谐的声音。同时也加大了安全生产的必要性,工地的危险系数大,重物坠落、塌陷、火灾等时有发生,这些都对市民及建筑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当前大多数工程临建的现状仍然令人担忧,为建设工程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为建筑工人真正成为产业工人,工地临建的变革实在必行。